自2013年以来,区块链相关的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。各行各业巨头都争相布局区块链专利,为互联网发展的下一阶段做准备。
从区块链专利的调查数据来看,2013年以前,区块链相关的专利申请还属于萌芽期。区块链还没有完全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概念中剥离出来,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主要涉及如何挖矿,如何改进共识机制及如何实现身份认证等。
然而2013至2016年,围绕区块链的专利申请量开始增长,处于快速增长期,主要集中于金融领域中的支付环节。社会各界开始认识到区块链的重要价值,申请的专利内容主要涉及支付体系结构、协议和系统,以及支付细节的改进等,从而实现便捷、安全支付。
2016年后,专利申请量出现井喷式发展。由于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及数据完整可追溯的功能,专利申请开始从金融领域突破至其他领域。
在国内,三家“央行系”全球专利总数达68件(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33件,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22件,央行下属企业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13件),位居世界第一,其次为阿里集团的43件。
中国市场对于区块链专利的热情可见一斑。
据《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区块链未来在金融服务、供应链管理、智能制造、文化娱乐、医疗健康等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。与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对应的,是区块链专利具有的潜在价值。
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,区块链专利必然会渗透到区块链世界的每个角落,专利价值必然会越来越高。到时候,区块链专利将成为企业和主体在区块链世界竞争的有力武器,得区块链专利者方得产业。
作为全球拥有最多区块链专利的“央行系”,其中55件区块链专利都来自于数字货币研究所。第二位的阿里集团,也设立了自己的研究中心,以蚂蚁金服为核心,设立了区块链2.0开放平台,用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试验。
那么,作为数字货币交易所,又该如何紧跟区块链技术研究的脚步呢?
其实,对于欧美数字货币交易所而言,研究院原就属于交易所生态系统的一部分。只是国内大多数交易所并不重视交易所生态的构建,因此在技术研究方向便存在缺失。
以英国为例,其与国内南京某研究院达成深度合作。该研究院将为区块链领域的投资者提供咨询辅导和技术支持,同时也为交易所提供加密货币指数及相关衍生品的研发。
构建合理交易所生态,拥有研究院作为技术研发,交易所才能维持稳定、安全地发展。
面对拥有极大潜力的区块链行业,各行各业都已经着手区块链专利布局,为区块链的未来打下基础。
因此,拥有交易所生态系统的数字货币交易所,才能在竞争中脱引而出。这是数字货币交易所的发展趋势,也是数字货币交易所的未来。